中山引进300名博硕士:一次高素质干部人才引育的机制探索

硕士毕业的刘倩瑜进入中山翠亨新区后,每天对于深圳的动态更加关注。她不断扩宽视野,留心学习吸取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区的先进经验,期待能用在翠亨新区的建设中。

刘倩瑜是通过“333”计划来到中山的高学历人才之一。今年1月,中山启动“333”紧缺急需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引育计划,拟用3年时间引进选拔300名左右30岁以下紧缺急需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中山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蓄水池”。

不久前,这群青年人相聚中山市委党校,进行中山“333”计划博士、硕士首次集中培训。这些年轻面孔,不仅为中山干部队伍带来更多活力,这背后,还有一场关于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引才育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探索。11月19日,中山市委组织部再次发布公告,引进100名博硕士,启动“333”引育计划2021年招聘。

10月21日晚8时,在中山市委党校求是楼,有5间课室依旧亮着灯光。课室里,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聚精会神地听着同伴的发言。他们发言的主题是“担当”,每人围绕该话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33”计划让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到中山,走到了一起。

1994年出生的杨雪映2019年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专业硕士毕业,在网上看到“333”招聘信息的时候,她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招聘待遇很吸引人,信息透明直接,把相关条件都很清晰地列出”。

这个在读研究生之前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女孩,感受到南方城市在营商环境、开放程度上的不同,萌生了在南方发展的想法。她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认为中山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同时,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相比,中山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也较小,这些都让她最终选择中山。

而面试的过程也让杨雪映感到心安。她说,从面试通知到住宿、体检安排等,沟通联络都非常及时到位,整个招聘过程让她觉得正规、公开、透明。

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1991年出生的刘珍珍。她从小在广州长大,本科与研究生均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药学专业。2017年硕士毕业后,她回到广州,在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今年春节,刘珍珍在网上看到中山“333”计划有关信息,感到有些“震惊”。“这个招聘很直白,把所有东西写得很明确,其他计划一般只说‘参照当地待遇来执行’,很少说得这么具体。”刘珍珍说,还有一个打动她的地方是,这个计划很有魄力,虽然是疫情期间,但是相关部门把面试笔试的每个时间点和注意事项都安排得很妥帖。

根据中山“333”计划,在薪酬待遇方面,首次聘期内实行年薪制,博士年薪35万元,硕士年薪30万元,试用期按年薪80%执行。试用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博士可聘为管理岗七级(相当正科级),硕士可聘为管理岗八级(相当副科级)。二次聘任按照国家和省市政策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薪酬标准提供待遇。

大力度、高规格吸引和支持人才,是此次中山“333”计划的一大特点。中山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对比不同城市,中山拿出最大诚意引才育才,拿出实实在在的配套待遇。

胡洁瑶在中山大学完成本硕博连读,博士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进行联合培养,2018年毕业后在深圳上市公司任总裁秘书。在此期间,深圳有几家公司以及珠三角另一城市的“博士引进”计划均向她抛出“绣球”,胡洁瑶最终选择了中山“333”计划,因为她觉得这里不仅让她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而且感受到中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舞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的她现在安排在市委组织部工作。

按照“333”计划目标,中山2020年首批分两次引进超130人,招聘共吸引了8200人报名,其中博士164人,硕士8036人;国内“双一流”高校4453人,国(境)外知名高校1033人,合计占比67%。

这些来到中山的年轻人,也在慢慢认识和了解中山。

杨雪映刚来中山时,为加深对城市的了解,她和认识的“333”计划好友有时会在下班后在市区转转,在此过程中,杨雪映逐步认识中山的过去与现在,美好与问题,并开始找到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发现中山在那些烟火气息下的可爱之处。

今年1月1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指出,中山面临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的“四个之困”。这些年轻人初来中山所看到的问题,是这“四个之困”或多或少的具体表现。

 

 

QQ截图20201209131854.png

中山推出的“333”计划正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干部人才支撑。这批招引而来的博、硕士,将为中山干部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也意味着,他们身上承担着更多责任与寄托。

为此,他们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培养管理,根据专业背景和特点,被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以更好地进入状态,发挥各自所长。

1992年出生的张凌峰毕业于城乡规划专业,他被派往三乡镇住建部门,参与三乡镇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工作。从校园里的知识到工作上的实践,张凌峰认识到,城市更新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既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村民赔偿,需要对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也涉及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需要站在全市、各镇街的角度多方位思考。

“做调研、做规划,和村民、企业以及不同部门打交道,我觉得很充实、很有挑战性,这是个很锻炼人的岗位。”张凌峰说。

1996年出生的钟驰骋是今年中山“333”计划引进的人才中年龄最小的入选者之一。水利工程硕士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中山市水务局,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对接跟进相关工程的进度、协调及督办,并负责日常台账整理和信息报送。与他一同进入水务局的另外4位“333”人才,也根据专业情况被分配到不同的一线岗位,共同加入中山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

“这些来自中山大学、北大、哈工大的人才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很强,在相关技术岗位上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中山市水务局人事科科长邓杰文说,通过“333”计划的平台效应,招引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进一步得到提升。

刘珍珍现被安排在中山市工信局工作,继续与生物医药打交道。她参与了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的相关规划制定,并跟进相关企业在中山的项目落地。

杨雪映则被安排到市委编办,她正好赶上中山市镇街机构改革的收尾阶段。她说,以前对改革的概念只停留在脑海里,直到在具体的岗位上,才逐渐明白机构改革具体是什么、人员如何配置管理、每一次职能调整和优化又意味着什么。

在刚入职的一段时间内,江鑫很害怕听到“博士”这两个字。这位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毕业的博士,通过“333”计划被安排到中山市委统战部非公有制经济科工作。

进入岗位后,他协助参与有关中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调研,了解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求以及建议,并凝练总结,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具体的政策建议。

“那时候‘博士’这个词反而是一种压力,感觉什么都得会。实际上从学校出来,我也是一个新人。”江鑫说。

不过“333”计划的“导师制”很快让江鑫的焦虑平静下来。针对招引的博、硕士,中山要求,相关用人单位及时遴选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中层以上干部作为导师。同时,市委组织部多次召集人社局、公安局、相关用人单位、“333”人才等进行座谈,为他们解决入户、高层次人才认定、公积金贷款等问题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部是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我们组建了‘333’人才微信群‘大家庭’,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提出问题建议,帮助解决困难”。

在市委统战部,经济科科长与政研室副主任成为江鑫的老师,带着他学习与调研,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地帮助这位新来的博士。这样的工作氛围让江鑫越来越喜欢上中山。为了尽快摸清情况,他常与部门领导和同事加班加点,有时在大院外边简单吃个晚饭,又立马回到办公室,很多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江鑫说,来到中山后,随着对城市的逐渐了解,他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了,而这份责任也转化为干劲,激励他更加努力。

三乡镇分管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的一位党委委员,成为浸泡在旧改一线的张凌峰的导师。张凌峰说,导师会带着他到市局跟上级交流,熟悉和提升业务、学习管理与统筹的能力。同时,导师也成为他生活上的好友,在工作之余会与老家在湖南的张凌峰聊天、打篮球,介绍三乡的风土人情。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张凌峰的工作干劲。

中山市交通局人事科科长刘谋剑则介绍,通过“333”计划,该局引入了5位紧缺人才,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将人才放在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并以两个月为一周期进行交流轮岗,让人才更好了解中山、更快上手,成为业务的多面手,为中山交通建设大会战贡献专业力量。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还组织交流座谈,听取人才的想法以及意见建议。

为帮助新录用的博(硕)士尽快转换角色、提升履职能力,中山市委组织部于10月19日至23日举办为期一周的“333”博(硕)士素质能力培训班。为帮助新录用的博(硕)士尽快转换角色、提升履职能力,中山市委组织部于10月19日至23日举办为期一周的“333”博(硕)士素质能力培训班。

不仅如此,为帮助新录用的博(硕)士尽快转换角色、提升履职能力,中山市委组织部于10月19日至23日举办为期一周的“333”博(硕)士素质能力培训班。

培训班采取全封闭方式举行,规格也是近年来少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专题研究部署,市委组织部3名副部长及市大湾区办、市工信局、黄圃镇等部门和镇街正职领导作专题辅导。课程针对性很强,既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也有创新社会治理;既有对中山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也有对中山当前发展存在问题的深刻剖析和重振虎威的研讨。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安排了现场教学,到深中通道建设一线、翠亨新区规划馆、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有限公司等发展前沿阵地现场观摩学习,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山,更快地融入中山重振虎威战场。

正是在这次的培训班上,聚在一起的“333”博士、硕士们,发现这次的培训和以往“不一样”。

市委组织部创新学员管理模式,让130多位学员通过上台演讲的自荐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由大家推选组建班委,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在白天的学习结束后,每个晚上,学员们分为5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言交流。集中培训的四个晚上,大家围绕“忠诚”“干净”“担当”“初心”主题开展了四场研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市委组织部也专门安排干部深入各组全程听研讨、做记录,近距离观察、考察干部人才。

根据“333”计划,中山市委组织部根据考核情况,结合岗位需求,调任一定数量表现优秀且符合调任资格条件的引进对象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也保留了相应的退出机制。

在白天的学习结束后,每个晚上,学员们分为5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言交流。在白天的学习结束后,每个晚上,学员们分为5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言交流。

对于上述设计,“333”人才们有着各自的理解。在胡洁瑶看来,这像是一个“赛马”机制,它给了人才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给出一个期限让大家去“赛马”,让大家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这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给原有的干部成长机制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是一种试点,也可能成为一种示范。

杨雪映则理解为,中山花大力气引进一批博、硕士,并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激励这批人做得更好,通过考核保持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人更快成长进步,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发挥才能,这种共赢局面是制度设计的目的。

刘珍珍更注重现阶段的收获与成长,她觉得,只要扎实做好手头的事情,无论机制的考核怎样,都有底气与信心。

在“333”学员的结训座谈会上,中山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对参训博(硕)士提出八字寄语,即“目标、情怀、本领、正气”。有目标才能格局高。要求学员们找准定位,务实制定近、中、远期工作目标,牢记初心,奋发有为。有情怀才能爱中山。要拜师博学,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主动融入,了解中山的历史文化,为新时代中山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有本领才能有机会。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切实增强本领。有正气才能走得远。要做忠诚的卫士、干净的斗士、担当的勇士,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上述八字寄语,或许不仅仅是对博士、硕士们的期待,更是对“333”计划的规划,对中山干部人才队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