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组织工作盘点

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根据党的二十大部署,3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启动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考察调研时,先后对“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作出深刻阐释,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有力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紧锚定开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驰而不息抓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悟思想伟力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带好头、作表率,在理论学习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努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中央组织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路、找规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通过举办读书班、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等多种方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持续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力量、寻找方向。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北京、重庆等地制定理论学习方案,抓好“关键少数”,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江苏省委组织部部机关24个党支部制定了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开展方案,通过“微讲堂”等形式,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深化理论武装。浙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深化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20周年理论实践研究,总结工作成效,感悟经验启示,推动成果转化。山西太原市围绕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等5个专题,每月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

  带着问题找答案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主题教育启动后,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调查研究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提高调查研究工作质量和实效,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防范化解风险、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

  中央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聚焦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各项工作列出重点课题,提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开展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专项调研分析,融合推动机关党建质量提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调查研究中获取“活知识”、解决“真问题”、掌握“硬本领”。

  加强预判统筹,做实调查研究。吉林制定调查研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负面清单,切实规范调研工作。上海注重把握小切口科学选题,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山东、湖南等地出台举措,着力防范“作秀式调研”等不严不实情形。

  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心到基层,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云南在调查研究中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一线,每季度举行调度推进会,合力破解问题。宁夏银川市、新疆阿克苏地区等地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和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推动问题解决。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拿出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的对策,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四川省委组织部制定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从强化理论武装、优化组织保障、深化从严治部3个方面,出台制度文件5个。湖北、广东等地把调研掌握的各类问题,转化为民生清单、履职清单,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推动在一线解决问题。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前进道路上,要坚持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学促干,找准切入点、发力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广西研究出台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的意见,激励干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山东济南市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明确167项重点任务,项目化管理,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平时考核。

  “我是党员我先上!”“全力守护群众安全,我们义不容辞!”甘肃临夏州、青海海东市等地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抗震救灾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深入开展受灾情况摸排、情绪疏导、转移安置等工作,做抢险救灾的先锋队、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辽宁、河南等地党员干部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冲锋在前,筑起守护群众、温暖人心的“红色屏障”。

  把群众“心上事”变成“上心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将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机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定结县江嘎村工作队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该村解决50余亩耕地抛荒问题。江西奉新县深入开展“干群面对面”活动,2023年第三季度解决诉求112个,化解疑难纠纷17起。湖南湘潭县优化升级“办不成事”反映渠道,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遇到的“疑难杂症”,一对一进行督导核实处理,让群众办事不再犯难。

  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刀刃向内做好检视整改

  直面问题体现的是担当,解决问题检验的是能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安徽把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开展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列出清单、找准症结。贵州省委组织部系统梳理查找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细化形成具体措施,清单化、项目化推动整改。天津西青区汇总全区6方面24条“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开展整改工作。

  刀刃向内,抓实整改整治。黑龙江对列入清单的问题,逐项制定具体整改措施,逐一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能改的马上改,一条一条推进落实、一项一项对账销号。以案为鉴,青海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纪委监委机关和省委党校,以“学风督查+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海南海口市开展“推动规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办结企业提出的问题。

  问题找得准不准、改得实不实,与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密切相关。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定能积小胜为大胜。

  “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常态长效抓好建章立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通过“解剖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确保主题教育成果长效化。

  锚定“学思想”这一首要任务,福建制定印发理论学习指导计划、用好特色载体等制度文件,建立潜心自学、集体研学、领导带学、专家导学、单位评学、实地践学等“六学”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力量。四川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等系列制度性举措,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常态化长效化。

  奔着问题立规矩,聚焦发展建制度。破解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内蒙古制定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关心关爱苏木乡镇干部若干措施等制度30余项。甘肃省委组织部针对督查督办工作实效不足问题,研究制定省委组织部部务会决定事项督办落实工作规范,推动督办落实工作机制持续健全。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干部工作和公务员管理

源源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造就执政骨干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2023年,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公务员管理,源源不断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造就执政骨干。

  凝心铸魂

  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各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2023年2月至4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4期研讨班,对中管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部完成轮训任务。河北举办全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湖北按照“省级示范轮训+分级集中轮训+党校常态培训”思路,开展集中轮训;江西、甘肃等地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用,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河南举办中原大讲堂,助力党员干部提升理论素养;陕西实施“传承基因、铸魂提能”培训计划,组织干部到延安等地接受党性洗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把政治首关

  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用人干事,贵在导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选准用好干部,把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各地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江西南昌市、广西南宁市等地细化考察指标和正负面清单,推动政治素质考察有遵循可操作;黑龙江绥芬河市、四川巴中市等地通过列席会议、参加活动、调阅资料等形式,近距离了解干部,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防汛救灾、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央组织部及时印发通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明确要求在防汛抗震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在抢险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地把乡村振兴、防汛救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斗争重大任务一线作为考察干部的主战场。浙江为助推山区26县迈向共同富裕,逐县建立联系点、全覆盖走访,看干部干得怎么样;河北保定市坚持在灾后恢复重建一线考察干部,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干部;云南丽江市、广西全州县等地通过专班跟进、嵌入督查、蹲点调研,进项目、进现场考准考实干部。

  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各地结合干部日常表现、重大事件发生时的表现和一贯表现,用好巡视巡察、专项检查督查、审计、信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等各方面成果,客观准确评价干部。山东探索建立干部重要行为特征分析甄别机制;黑龙江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表现正负面清单,动态更新、全程纪实,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参考。

  适应新时代要求

  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2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遵循、明确了方向,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确保实施有方向,落实有抓手。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划》,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

  各地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划》,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系统深入、政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履职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管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更加科学健全。

  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各地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山西、内蒙古、辽宁、广东、贵州等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

  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各地加强履职能力培训,着力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甘肃实施万名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分领域分层次举办专题培训班;河北开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系列培训;海南办好“海南自贸港大讲堂”,开发具有自贸港特色的业务能力课程。

  高水平的资源建设,是推进高质量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各地积极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机构、师资、课程、教材建设,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湖南、天津加强师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云南加强对省级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在管理中规范、在规范中提质。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各地坚持打好严管厚爱“组合拳”,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严格监督问责,督促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青海坚持生态优先考政绩,严肃问责112名党员领导干部;江苏建立政绩观主体班、专题班、重点对象必训机制,引导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推动教育提醒、制度约束、组织处理紧密结合、协调联动,增强干部日常监督实效。吉林健全完善政治表现、选人用人、担当作为、履职行权、日常管理“五位一体”监督体系,河南建立省管“一把手”监督纪实档案,江西德安县建立干部监督平时联系、定期联动、用时联核工作机制。

  向“不作为”亮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江苏、宁夏等地列出“躺平”干部画像清单、不适宜担任现职具体情形,开展排查识别、分类整改;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细化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免职降职等3种干部“下”的方式;新疆博州、云南麻栗坡县等地强化“下”后跟踪管理,避免“一下了之”。

  加强对干部的关心保护。各地不断完善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各项措施。西藏落实工资福利、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项政策,帮助干部安身安心安业;江苏南通市开展“组织在身边·干部有作为”活动,倾听干部心声,主动排忧解难。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干事者撑腰鼓劲。江苏靖江市、重庆云阳县等地细化容错纠错情形、严格规范程序、完善配套措施,为敢探索勇创新的干部减压兜底;上海金山区、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等地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对诬告陷害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各地把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健全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从严管理等机制,持续用力、抓常抓长,始终保持各层级年轻干部“蓄水池”相对充盈。

  坚持标准条件,扩大选人视野,把好苗子选出来。云南禄丰市、陕西泾阳县等地做实常态化调研,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浙江玉环市通过战略性储备、多渠道发现、动态化配备,持续输送优秀年轻干部;贵阳市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定期研判,及时补充。

  完善跟踪培养机制。湖北汉川市、安徽全椒县等地为年轻干部配好导师,助力稳步成长;郑州市郑东新区以“导师+课题”研究式教学,提高年轻干部培训实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梳理出40条年轻干部履职紧缺能力清单,针对性施训。注重让年轻干部在火热实践中学真知长才干,西安市、北京通州区、重庆璧山区等地将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摔打磨砺。

  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湖北荆门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对年轻干部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助力精准识别选用;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探索建立年轻干部适岗匹配机制,统筹近期选配和远期储备。

  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引导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四川绵阳市安州区强化新入职、新提拔、新入党年轻干部管理监督;天津河北区、安徽休宁县等地紧盯年轻干部多发易发问题,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广西桂林市、新疆奎屯市等地建立正负面行为清单、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为年轻干部“划线立规”。

  优化分类管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全国公务员工作座谈会强调,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2023年,各地统筹做好考录、考核、培训和绩效管理等工作,从严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宁夏银川市全面梳理岗位性质、专业需求、编制空缺等情况,加大对紧缺专业岗位公务员招录力度;福建福州市积极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考录,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结构。

  基层公务员队伍进一步建强。湖南省委组织部印发公务员及时奖励办法,注重向基层和工作一线倾斜;重庆黔江区全面加强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抓好艰苦边远乡镇公务员录用培养工作,确保“争相来、用得上、管得好、留得住”。

  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2023年9月,新修订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印发,对于优化分类管理格局、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坚决贯彻落实,统筹做好分类考录、分类考核、分类培训等工作,努力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和法治意识强、执法能力水平高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队伍。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2023年11月15日至2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多地举办,感人至深的事迹,引起听众强烈共鸣,激励干部见贤思齐。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为主题的2023年“最美公务员”评选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好评,各地干部纷纷表示,要对标先进、奋发有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人才工作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C919完成商业首飞,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人造太阳“夸父”首次亮相,一箭41星再破纪录······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情系人才,进高校院所、入企业园区,在调研考察中提出“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把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新坐标、擘画新蓝图。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征程。2023年以来,人才工作稳步推进,人才高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捷报频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引领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功能不断强化彰显。

  建设高能平台,形成人才“强磁场”

  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总抓手。

  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北京着力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及国家级创新平台,昌平、中关村、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实现高质量在轨运行,整体统筹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资源力量,凝聚中央和地方合力,贯通科研体系,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网络正逐渐形成。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面向前沿赛道和共性技术,布局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长三角国家技术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上400余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策源的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建设如火如荼,中国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等“国之重器”大装置大平台大项目相继落户,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崛起,世界级“人才湾区”起步成势。

  高能级平台成为人才“强磁场”。湖北首批认定建设省级人才基地20个、人才驿站30个,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广西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济南精心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海外聚才、赛会引才、校地融合等五大人才平台,多方位、多渠道、多举措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

  厚培战略人才力量,提高自主培养质量

  托举“神舟”、遥控“嫦娥”、牵引“玉兔”、驾驶“祝融”······这一个个成就背后,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做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工作。各地区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自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上,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形成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多地将建设战略科学家和培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山东实施战略科学家负责制,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按需支持。四川计划到2025年,形成一支250人左右的战略科学家及后备人才队伍。华中科技大学实施“基础研究支持计划”“重大科技创新支持计划”等,推动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聚焦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要求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中国科学院部署战略先导专项,计划将一半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用于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中国科协推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帮助32岁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关键在人才。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工程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扩容,14所高水平大学入选,致力于培养顶尖工程技术人才。浙江首个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落地,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人社部主办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带动全国各地掀起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以赛促建的新热潮。

  人才引领驱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武汉“光谷”、贵州“数谷”、合肥“声谷”、株洲“动力谷”,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成长,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0位,成为人才优势引领发展优势的生动注脚。继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西藏、新疆后,2023年7月中央组织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又启动了“组团式”支援青海工作,一批批医疗专家为当地带去先进技术,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组团式”帮扶向基层延伸。重庆选派百团千名专家下基层,贵州以“一县一团”方式选派科技特派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京津冀,“人才共享”正在使整个区域成为创新高地。在东北三省,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升级,从“雁南飞”到“凤还巢”,人才集聚回归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增添底气。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2023年9月,第五届“科学探索奖”揭晓,48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不少机构和地域实现了“科学探索奖”零的突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格局,助推科研生态不断优化,带来了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深化改革,是持续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战略之举。坚持授权松绑与约束监督相结合,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向深处破冰。

  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充分释放才华和能量。北京探索战略科学家负责制,陕西实行技术总师负责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鼓励领军人才挂帅出征。上海除设备费外的其他费用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负责人,让一线科研人员自主调剂经费使用进度。

  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激发创新活力。河南创新省直事业单位引才机制,实现用人单位自主使用编制岗位、自主制定发布招聘方案、自主组织考试考察、自主办理关系手续,实行结果备案。甘肃制定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将行政部门应该下放的权力全都下放,可以由用人单位自己决定的事情全都由用人单位决定。在授权松绑的同时,各地加强约束监督,确保用人主体接得住、用得好。浙江宁波鄞州区拟定职称自主评审试点工作管理细则,制定标准化流程,保障评审过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

  坚持以科研成就和实际贡献为依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强化激励勇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制度安排”“加强对作出重大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等5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多地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人才评价“破四唯”“立新标”。湖北推行人才动态评价“注册制”“积分制”,江苏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和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新疆规定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安徽下放企业人才评价自主权,把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人才的话语权交给企业。江苏淮安建立产业人才举荐制度,对人才不看“帽子”看实力。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各地探索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深圳以立法形式明确,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比例应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会、捐赠等方式,投入基础研究。

  加强政治引领,砥砺报国之志

  2023年11月,厦门大学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钱学森》先后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科学家精神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绽放。

  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领、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画好人才“同心圆”。

  广泛开展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参加北戴河休假、有关部门举办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传递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帮助人才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各地结合主题教育,丰富形式、建立制度,传承红色基因。甘肃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邀请红军后代讲党史,推动人才传承弘扬革命传统,激发建功立业的使命担当。太原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各类人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爱国是知识分子精神的鲜明底色。各地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激励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强调,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山东搭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阵地,常态化组织开展院士专家沙龙、院士专家讲坛等,弘扬科学家精神。

  联系服务人才贵在用心用情。各地区建立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构建“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湖北评选表彰优秀人才,营造“四个尊重”浓厚氛围,以“楚人爱才”的温度点燃“人才兴鄂”的热度。上海建立以政府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

基层党建

抓基层打基础 锻造坚强堡垒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聚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勇毅前行、奋楫争先,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党建扩面提质,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一体推进······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党的创新理论是培根铸魂的源泉。2023年以来,各地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央组织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点专题举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班,各地突出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抓好全员轮训。海南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级培训;辽宁实施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黑龙江、四川、云南等地持续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以高质量党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河南、天津等地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云端”共享。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考察调研时,先后对“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个方面作出深刻阐释。各地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北京建立重大政治理论轮训机制,四川、河南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活动。江西、浙江、云南等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研学路线。甘肃、山西等地分专题展开学习研讨,把学习成效体现到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上来。

  各地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通过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开展学习讨论,推动理论学习抓在日常、严在平常。湖南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吉林、西藏、贵州等地采取支部书记领学、党建指导员导学、结对送学等方式,推动理论学习有效覆盖;黑龙江、陕西通过举办读书班集中学、过组织生活专题学、赴一线实践研讨学,引导党员干部广泛学、主动学、深入学。辽宁沈阳结合各领域党员的特点,形成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计划安排,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力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以来,各地不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不断推进强村富民。

  2023年4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5月,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视频培训班,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直达基层。12月,中央组织部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提出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各地进一步细化落实乡镇、村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措施,激励担当作为。陕西蓝田、江西德安等地全覆盖开展村级班子届中分析研判;安徽、贵州等地开展提级监督、结对帮带,推行重点村分类管理;江西、四川、新疆新源等地选树担当作为好支书,北京大兴区、浙江余姚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持续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生力军作用有效发挥。青海、西藏拉萨倡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群众提供专项服务;山东、宁夏吴忠等地定期晾晒第一书记工作实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提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各地统筹推进,江苏发展“飞地经济”,四川武胜实施“消薄扶强”计划,湖南新田组建产业联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陕西、河北等地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打造示范村,力促全面提标、整体升级。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在乡镇层面,各地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云南、河南漯河、甘肃肃南等地确定县乡属地管理事项。在村级层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四川成都、黑龙江漠河等地建强专属网格党组织,推进精细管理。

  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23年以来,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各地不断健全和落实领导有力、平急结合的体制机制。推动市、区两级建立书记担任主任或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北京门头沟区、重庆万州区、安徽芜湖等地及时启动应急指挥体系。抓好平急转换能力建设和力量储备,福建、山东烟台、新疆博州等地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江苏南京、上海市嘉定区等地制定政策办法,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基层网格是社会治理的前端“哨岗”。各地着力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湖北、云南昭通等地开展全科网格建设;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推进一体化信息指挥系统建设;辽宁、甘肃、四川泸州等地深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吉林、新疆霍尔果斯等地深化“红色物业”建设,完善协调共治机制。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河南、宁夏银川等地建成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新疆、广东东莞等地抓好社区工作者培训,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工作力量得到增强。

  陕西、湖南、重庆等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东恩平、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等地完善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居民议事会、恳谈会等;福建、湖北枣阳、江西宜黄等地党员担任“红管家”,带动居民开展志愿服务;四川洪雅、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健全党组织领导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机制,共绘治理“同心圆”。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集中攻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2023年以来,各地加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集中攻坚力度,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制度机制,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断扩大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持续加强互联网平台和快递企业党建工作,北京、上海、重庆、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健全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组织体系,加强党的组织覆盖。交通运输部在江苏、四川、贵州、甘肃四省开展深化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宁夏中卫、河北秦皇岛等地打造货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湖北武汉、江西赣州市赣县区等地搭建平台,推动“移动哨兵”参与治理。

  各地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制度机制,北京、浙江、深圳等地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党组织与管理层共学共商机制,安徽、浙江临海等地推进党的理论进企业、党的建设进章程,内蒙古乌海、杭州萧山区等地促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新疆阿克苏地区、福建福清等地注重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推动生产一线活力涌动。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压实行业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责任,探索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商会负责人的政治审核和日常监督。广东、广西等地持续完善区域党建和行业党建“两张网”工作机制,引领保障行业协会、学会、商会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司法部联合举办全国律师行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帮助提升履职能力。各地充分发挥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发展、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巩固拓展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2023年以来,各地坚持分类别指导推进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党的建设,紧盯重点任务集中发力,推动党的领导贯通到底、党的建设落到实处。

  深入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在走好第一方阵上持续用力,自觉把党支部工作放在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和推动。新疆、吉林等地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深圳市宝安区、河南博爱实施专业化、分片化管理,让机关党组织有效统筹联动起来。年轻机关党员深入基层,四川、河北承德市双桥区深化“双报到”制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国有企业、金融企业着力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党员骨干领衔“揭榜挂帅”,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重大任务中攻坚克难。广东全面深化“五强五化”国企示范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国石油集团、中国银行等聚焦行业重点难点深入调研攻关,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双提升。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河北、黑龙江、江西、江苏张家港等地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天津、济南等地通过开设培训班、讲好党课等方式,为企业打造懂党建、精业务的骨干力量。

  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分类推进、全面提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党政议事决策质量。稳步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全国超过80%的中小学校已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天津、河北、黑龙江、新疆等地已全部完成。结合健康中国建设着力提高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支部建在科室上,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江苏、安徽、重庆等地突出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共同提升。拓展深化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持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必须抓好党员队伍这个主体。2023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各地突出政治标准,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山东、青海等地加强在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辽宁丹东、山西临汾等地巩固深化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成果,确保新党员政治合格、质量过硬。

  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不断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宁夏、内蒙古等地完善流动党员线上线下管理机制;福建宁德、安徽淮北市烈山区等地落实关爱帮扶措施;江西、湖北等地建立管理服务闭环机制,规范和健全流动党员党组织。

  深化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和系列平台一体化建设。上海探索构建立体化优质特色资源保障体系,黑龙江打造新时代党员线上教育体系,浙江创新开展党员模块化教育培训,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陕西、新疆等地推进“智慧党员教育”平台建设,山东着力打造“灯塔——党建在线”2.0版,提高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湖南、广东等地深入推进市县镇三级党校一体化发展,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课堂”。

  各地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作用,不断深化“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党员。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杜苏芮”,北京、河北、福建、江苏等地发出通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冲锋在前,浙江丽水、河南栾川、安徽无为等地成立党员突击队、先锋队、服务队等,全力投身防汛防台风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甘肃、青海迅速组建党员应急抢险救援队,勇做攻坚克难的突击队,甘做抗震救灾的主心骨,争做受灾群众的贴心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学习榜样、争做榜样,为民解忧、助企纾困,攻坚克难、推动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