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探索“党建+治水”新模式,“红色动力源”加速水污染攻坚

“以前每次路过都要捂着口鼻,经过一年多整治,河道干净了,河水变清了,绿化环境也更好,这里也变成休闲散步的好地方。”近日,在濠头新涌与濠江西路交汇处附近,泗门小区居民小珍指着涌边新铺设的碧道高兴地说。

濠头新涌的“蜕变”是火炬开发区“党建+治水”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火炬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攻坚克难、连续作战,以“红色动力源”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提速提效,让全区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不断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火炬开发区共有内河涌30条,内河涌全长共68.45km。2021年第四季度,30条内河涌中有23条为劣V类,其中三涌、沙边涌、白庙涌在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中被点名,治理难度大。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水污染治理工作成为头等大事。

为充实治水一线干部力量,火炬开发区成立治水临时党支部,探索“党建+治水”新模式。临时党支部由中山市选派培养锻炼干部、社区局、综合执法局、水利所、河长办、 中建三局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以临时党支部为依托,火炬开发区积极落实河长制,推进社区党支部与治水工作共建共治,定期开展巡河巡工地现场行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向河湖周边企业、社区、学校开展宣传、动员、服务等工作,积极发动各部门、单位、村(社区)党员、志愿者、群众代表等开展护河行动,全力营造协同共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根据全区水系特点、城乡现状,火炬开发区还按照“三通三控一平台”的总体思路,树立“以水治水、生态治水、产业治水、依法治水”的理念,整体推进全区水环境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叠瓦推进小隐涌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公共机构和厂企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奋力推动下,火炬开发区水污染治理攻坚取得初步成效——未达标水体河涌由2021年第一季度13条下降到2022年第一季度4条。其中孖涌、大环涌、永安涌等7条河涌水质已存在明显改善。

水不清不鸣金,河不净不收兵。火炬开发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治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火炬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