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街道:党建引领,五桂山“破圈”

中山市五桂山街道一度非常“低调”。自2005年全境被划入生态保护区后,始终如一保护中山“绿肺”,十几年间未新增工业用地落户企业,加之藏在深山,一直“不温不火”。

图片1.png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缺一不可。当第二产业受限,“生态保护区”如何振兴产业?当乡村治理效能遇见挑战,五桂山如何“破圈”?

“绿肺”依旧,悄然间,五桂山的文旅火了,产业活了,群众更幸福了……在党建引领之下,在党员干部绣花功夫之间,五桂山坚守生态底线,打破发展天花板,焕发出新生机,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破圈一:既要保“绿肺”又要抓机遇

随着“双区”、两个合作区等建设深入推进,深中通道加速建设,中山迎来多重利好叠加。重大机遇当前,五桂山党员干部普遍感到“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否则就会像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说的那样—深中通道成“深中过道”,机遇成危机。

问题是既要保“绿肺”又要抓机遇,抓手在哪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占街道国土面积九成以上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就是五桂山打破产业“天花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天然”增量。

“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五桂山全域打造成为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湾区绿谷’的新定位、新使命,探索绿色产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编制《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全域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五桂山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文旅破题。”五桂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方英恩表示。

抓党建就是抓全局。五桂山街道党工委带领各村(社区)党组织运用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维和方法,把新发展理念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的一项项举措,推动文旅项目一步步落地落实。

走进南桥村和平小组,竹林环绕、小溪淙淙、曲径通幽,这不是世外桃源,而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自从2020年被中组部纳入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南桥村深入发掘和传承红色文化,持续推进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水平。

村里的红道、绿道、古道、碧道串起来了,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路线;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卫生站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连起来了,构建成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点亮了“打卡广东红”上的五桂山地标。经过一番穿针引线,村里的生态环境资源、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田园风光有机结合,成为村民致富的坚实底气。

五桂山不再“远在深山无人识”,而是迎来一拨又一拨登山爱好者、户外露营家庭。2021年,全街道农村资产租金收入同比增长5.74%,桂南村一民宿获评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随着一个个项目推进,五桂山街道党工委提出的建设“湾区绿谷、精美五桂山”发展目标,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破圈二:既要守底线又要拓空间

五桂山作为生态保护区,GDP的增长不是发展的首要目标,但高水平生态保护从来都离不开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打破生态保护区产业发展的要素“魔咒”,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特色发展之路,是五桂山街道党政班子必须破解的一道“必答题”。

要有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必须在寻求“天然”增量的同时,也要把存量做优、盘活。五桂山要想在不到10平方公里建成区和3300亩工业用地范围内实现产业升级、产业振兴,需要的是底线之上的“绣花式改造”。

“虽然改造空间极其有限,但我们绝不缺席,将努力跟上全市步伐,奋力改出一片新天地!”五桂山街道坚决落实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用好用活“工改”政策,全面梳理辖区政府、村集体和私人工业用地情况,分区分类分期推进辖区1700亩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

“五桂山走上华山一条路”,当地干部这样形容“工改”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他们将党建引领作为攻坚克难的“冲击钻”,成立党建“行走的办公室”和企业诉求“马上办”办公室,街道—村(社区)两级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干部收集“硬骨头”问题、开展“店小二”服务,全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不久前,占地78.7亩的利信乐腾创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举行旧厂房清拆动工仪式,迈出工改M0的第一步。项目升级改造完成后,这处曾经的建材厂所在地,将整体升级为集研发、创新、总部经济、高端制造为一体的全新工业办公科创园区、产城融合社区。中山市乐腾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灿能充满期待:“园区全部投入使用后,将引入百家以上高新、创新型企业,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人以上,年产值可超15亿元。”

根据预计,五桂山2022年将拆除整理不少于362.8亩低效工业园,2025年底前将完成全域老旧低效园区改造。

破圈三:既要能富民又要善治理

让长命水村人引以为傲的,不只是村里甘甜的山泉水,还有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接近2000万元,除了把大家杂七杂八的费用包了,年终还有人均2000多元的分红。”长命水村党总支书记邱华海介绍道。

当农村发展大踏步向前,基层治理能否跟上,越来越考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如何避免基层治理跟不上,群众没有获得感,以及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没有新方法新手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等,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在以长命水村为代表的五桂山,这样的提升治理实效探索已然开展。

“有了党群服务中心以后,我们就有了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既可以‘接天线’,又可以‘接地气’。”长命水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杏宝快人快语。去年党群服务中心开展250多场活动。肩负“全村希望”的邱华海和黄杏宝两名80后书记,一正一副,被认为是村里的“黄金拍档”,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更热闹了,凝聚力更强了。

五桂山街道以创建中山“三最”同心园党群服务中心为契机,按照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的布局,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增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服务群众场所1.7万平方米,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切实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除了日常可以办理医保、养老、计生等业务,党群服务中心还能随时“变身”高标准核酸检测点,把阵地实用度和群众满意度“拉满”。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五桂山街道注重“全覆盖”,更注重“真抵达”。街道不只等群众“找上门”,还通过做实基层网格党建,把服务“送上门”。如长命水村把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网格长、网格员和党员定期深入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南桥村则建起了党员包户联系群众机制,每名党员联系服务500米范围内的村民,数量不超过15户,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村里孩子可乘免费校车,到可享大病医疗救助……长命水村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享受美好生活,令不少来访者羡慕不已。对村里的流动人口、企业员工,长命水村一视同仁,精准提升服务效度,得到企业点赞。“外地人来到我们村,就是来做贡献的,像一家人一样,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解决。”邱华海说。

为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五桂山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同时,采取聘用本地大学生到村任职、与院校对接合作等方式,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库,确保领头雁引进来、培养好、留得住、用得上,给乡村振兴带来新气象。

“时代不一样了,乡村振兴向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90后大学生古嘉胜一毕业就回到了南桥村,担负起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工作,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有模有样的村干部。

正如当地一位基层干部所指出的,“能干成事的千篇一律,干不成事的各有难处”。五桂山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干事、干成事,源于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面对特殊的客观条件和资源禀赋,能够坚持党建引领,下足绣花功夫。